hello大家好又係我龍和堂小編喺紫砂茶界裏面,有唔同嘅泥料的紫砂壺而其中一種泥料就係紅泥今日同大家講的就是紅泥中的小紅泥。

小紅泥這個名字最初的由來已經不可考證了。據採礦人說是為了區別於塊狀紅泥,而取名的。我個人覺得有可能是為了區別黃龍山紅泥而取名為小紅泥的,但不管怎麼說,小紅泥這個名字和黃龍山的大紅泥可是一丁點關係都沒有,大家千萬別聯繫在一起。

老紫砂廠的紅泥來源是黃龍山,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70年代,其實紫砂廠也面臨着黃龍山紅泥產能不足的情況,就在丁蜀四處尋找新的礦源。

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讓他在川埠找到了新的紅泥礦源。

紫砂廠原來只有黃龍山紅泥(其中部分優質部分被叫做大紅泥,也即目前常聽到的「大紅袍」),但在找到川埠礦源之後,紫砂廠就也有了小紅泥。可以說後期紫砂廠的紅泥和小紅泥的礦料絕大部分都是由川埠礦源提供的。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上面我用了個「也」字。為什麼要用也字呢?

其實在八九十年代紫砂圈子裡面大家公認紫砂廠的拼紫是紫泥中最好的,而紫砂二廠的小紅泥是紅泥中最好的。

紫砂二廠的小紅泥和紫砂廠的紅泥並非是同源的。紫砂廠的紅泥後期用的都是川埠小紅泥,它的泥性更接近於朱泥,之所以叫紅泥,只是當時紫砂廠沒有朱泥這一叫法。

紫砂二廠並不是國有企業,而是集體所有制。所以它用不了泥料總廠提供的黃龍山紫砂泥,只能自謀出路。而紫砂二廠用的紅泥是小紅泥,從泥性上來說這個紅泥砂性更強,透氣性更佳,脂潤感更足。當時宜興紫砂二廠的招牌就是小紅泥,靠成品壺的泥料質量硬生生打響了小紅泥這個名字。

在紫砂春秋一書的《紫砂陶的起源及生產工藝探討》一文中的小紅泥和白泥、甲泥、紫泥、嫩泥並列五大類之一。

從地質學上說,洑東紅泥屬於細粉砂岩,而且也分東老紅泥和洑東小紅泥之分。

洑東老紅泥產于于暗褐色黃石夾層中,原礦外觀呈深黃色,層狀分布,塊狀或片狀結構,表面有較多的鐵鏽斑,泥質比較細膩,質地堅硬,不溶於水。風化裂解需要的時間更長。

洑東小紅泥產於黃石岩層的下面,礦料外觀呈現灰黃色或者紅黃色以及金黃色,片狀結構,質地比較堅硬。有些斷面有感,遇水則緩慢化成片狀。

洑東小紅泥的燒制溫度範圍比較一般,比川埠的小紅泥燒制溫度要高,和黃龍山紅泥的燒制溫度相當,大概在1號到1號5之間。成品燒制以後外觀呈現深紅色,泥料收縮性比較大,更接近於朱泥。

因為小紅泥的泥料含有一定量的石英和雲母,在泥料的韌性上比川埠小紅泥略低。所以可以製作中品和大品壺,而川埠小紅泥因為泥性更趨近於朱泥,所以成品壺容量只局限於小品。

洑東

在泥性上,與我之前講的紅皮龍泥料大致相當,砂性稍弱於紅皮龍泥料,但強於朱泥,透氣性也比較好。成品壺上看,小紅泥的油性還要略高於紅皮龍泥料。泡養一段時間以後,茶壺的表面更容易起潤感,光澤度更佳,壺的聲音清脆響亮,容易泡養。

吳倩【錦紅】原礦小紅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