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踏入冬季天氣開始涼,而在冬季也是養壺的好時機,可以上手多盤多玩。但與玉石手串一樣都有個過程,有的玉潤,有的還差點意思。想養出賞心悅目的包漿,到底要怎樣做呢?首先要了解什麼會影響包漿。

1.泥料好壞

泥料的好壞,與泥料的陳腐時間、礦料純度都有關,雜質少,壺表面越光潔利落;泥料陳腐時間越長,製成的壺表面質感就越溫潤,壺表光澤內斂、溫而不燥、而且易於泡養。優質泥料的紫砂壺,用茶水泡養幾次就能看到變化,朋友們注意辨別,找有商譽的店舖,才能不辜負愛壺之心。

2.窯溫

不同泥料的燒製溫度是不同的,有的泥料甚至可以幾個溫度燒出不同的效果。比如底槽青就可以燒出多種顏色。當窯溫過高時,可能會產生毛躁、爆裂痕跡、變形、起泡等問題,壺的透氣性和吸水性相對就沒那麼好,敲擊聲音接近瓷器。而窯溫偏低時,則會出現色調灰淺、質地疏鬆,色澤不潔的現象,敲擊聲音接近陶器。一般為了提高燒成質量,會根據溫度的上限和下限,選擇窯爐,制定合理的燒成溫度和升溫率曲線。

3.泥料的目數

通俗的說目數就是紫砂泥料的粗細,目數的高低也會影響透氣性。目數越高的壺顆粒感越不明顯,給人細膩秀氣的感覺。目越低的壺顆粒感越強烈,有種粗獷豪放的氣質,手感則更粗礪。

4.明針功夫

明針是一把壺製作中很重要的環節,制壺者明針功夫的好壞,也直接影響了成品表面的質感,好的明針工藝壺表光滑溫潤,反之就粗糙,顆粒感明顯等。

5.茶葉種類

不同的茶葉養壺的效果也會不同。大紅袍、普洱等養壺出現包漿較快,白茶養壺則需要一定的時間。

然而,包漿是一把壺在使用過程中的氧化。新壺的光澤一般相對色暗,茶與壺碰撞,養護日久便能光澤古潤。悅目的包漿溫潤,帶著歲月的底氣,而不小心養出了“賊光”,則光色浮於表面,有油膩之感。因此,正確的養法就很重要。

包漿的正確養法

 
 

1.勤泡、勤洗、通風、自然瀝乾

如果真想對紫砂壺好的話,就一定要經常使用;在做到勤泡的同時,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勤洗,保證紫砂壺清爽潔淨,最好就是泡完即洗,保證其存放環境通風透氣,將壺倒扣瀝乾即可。盡量避免把茶壺置放於陽光下暴晒,不然會對壺體表面的光澤造成一定影響,平時清洗之後的茶壺,也不需要拿去曬乾,更不能拿去烘乾,只需置放於陰涼的環境中自然瀝乾就可以。

2.茶湯

有壺友常會用茶湯淋潤壺表,而茶葉的內含物質在泡茶的過程中附著,經過合理的清潔和擦拭,可形成包漿。但一定要注意在每次泡完茶之後清理,晾乾。

3.手氣

閒暇的時候一壺在手,隨意的摩挲(必須在雙手清潔無油的狀態下進行!)。尤其是寒冷的季節,可以在泡完茶之後倒盡茶湯,趁著餘溫摩挲,一方面“養”壺,一方面暖手,經年累月下來,就像盤串一樣,紫砂壺也會有屬於壺人的獨特光澤。

4.時間

“人養壺,壺養人”,紫砂壺的包漿,是玩壺者的情感與時間的雙重結合,每把壺的韻味不一樣,每個人養出來的壺也都不同。只有親自體會過才知道個中趣味。

“越養越潤”除了遵循正確方法,還需要耐心。日常要細心養護,避免在想養出包漿的急切中,積累茶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