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泥料:蘇門答臘青(冰窖冷藏)
紫砂壺容量:400CC
壺身上部以蓮花瓣裝飾出筋紋肌理,
紋理清晰明快,將蓮花的清逸之態完美展現;
壺身下部作六方造型,切面工整,棱角分明,
與壺身上部形成涇渭分明而又氣韻和諧的效果,
有“天圓地方”的寓意;
流、把、鈕等各部位比例協調,製作嚴謹,
展示了作者一絲不苟的製壺態度。
此壺為筋紋器型,整體造型有如蓮瓣,等分均勻;蓮瓣挺立而束,有如蓮座。鼓腹,作數道筋紋均勻分佈,盡顯典雅之態。托起壓蓋圓潤微隆,壺鈕如蓮心般玲瓏精巧,且極具韻律美。直流自壺身接出,飄逸俊秀;正耳飛把自壺肩頂部延展至壺腹,纖細靈動。俯視此壺,如一朵盛開之蓮,香氣沁脾。將花的形態抽象化,賦予其禪意,設計巧妙而新穎。老師親自精選了冰窯冷藏的蘇門答臘青製成,泥料十分珍貴,泥色瑩亮溫潤,氣韻優雅大氣。
提起這個蘇門答臘青泥料,還要從600多年前說起。當時鄭和下西洋,推動和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印度、阿拉伯和東非各國人民的友好來往。各國也紛紛派出使者帶著貢物來華,其中與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相關的就是來自波斯的貢物。據《明會典》記載,當時的貢物包含了回青和石青。它們在當時的青花瓷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了當時青花製作的進口青料。
民國時期,一位來自德國的陶藝愛好者來中國為紫砂匠人們專門製造模板硬板,也做瓷器的燒製瓷器。這個德國人對中國陶與瓷的各項工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紫砂泥的特殊性和青花配料特別,無一不吸引著他。這個德國人也開始自己動手調配釉水,有次他突發奇想地將青花料裡面的蘇門答臘料配在本山綠泥裡面,幾經試驗配出了紫砂綠色泥料裡面最早期的“民國綠”。後來因為顏色獨特很多藝人都用過這種泥料來做壺,包括顧景舟,汪寅仙,蔣蓉和何道洪這些頂尖大師。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江蘇省傳統技藝技能大師
江蘇省陶瓷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無錫市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陶都宜興十佳青年陶藝家
范澤鋒又名哲豐,字文成,1976年生於西望村陶藝世家。1994 年起師從范偉群、張慶臣、鮑志強先生,從事紫砂陶藝創作設計。所創作的作品可謂具有“精八級,心遊萬仞、對物通神”的靈感和想像力,造型張弛得度。在紫砂壺藝的創造過程中,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於紫砂作品,尤其把佛文化融合的相得益彰。
他從藝二十多年來,初期十年是學習的階段,對傳統造型的理解和把握,再開始進入創作階段,初期的創作階段,通過生活中的某些造型進行創作的,基本遵循三個原則,第一以傳統紫砂陶藝造型作為一個根,第二以東西方傳統的其他器皿為造型作為一種基礎,把新的設計理念貫穿進去,結合歐洲的一些設計思想,作為一種創新的方式,第三種是始終貫穿中國傳統文化。他的設計,會遵循中國傳統文化里的精髓。以道為骨,通過圖稿設計,尋找最合適的製作,由此才能出新品。紫砂壺注重天人合一,與儒家的中庸思想切合,而紫砂泥正好符合,它溫潤如玉,深得中國文人雅士的喜愛。
在此之外范澤鋒研究全國各大陶瓷及燒成方式,在創作紫砂技藝上又潛力於宋代五大窯及建窯的研究製作,特別對汝瓷及天目釉的識別上獨樹一幟。其作品,可謂有“青如天,潤如玉;簡約古樸,大巧不工”的風雅與內斂,給人一種高尚的品位與高度的自信。在創作紫砂壺的過程中深掘心源,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融入不同的藝術文化,中西結合。並把國外著名建築設計風格“歐洲巴洛克式、德國包豪斯式和日本隈研吾式”融入自己作品設計中相得益彰。佛與壺,今與古,禪意悠悠,借砂修禪。